《西游记》中,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,它体积变小后,重量和密度变了吗?
问题问的有点打破砂锅了。《西游记》是一部神话***,既然是神话,有些事情就不能细究。如意金箍棒吗,那它肯定是随心所欲的,能大能小,会轻会重。最近国外有人研究表明如来佛是中国人,又有个小学生问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到了那么多国家,常吃的大多是豆腐面筋之类,那么问题来了,那时候的外国都有这些东西吗?别说是古代的神话***了,就是史书有没有谬误呢?当然有了。现代的电影电视***无法细究的东西也太多了。我是河南人,喜欢豫剧。《朝阳沟》可是经典,演了几十年。可我早就纳闷一个问题,银环上山的时唱的是“麦苗儿绿油油”,走到半路又唱棉花芝麻,它们是一个季节种的东西吗?既然演的是河南发生的事,河南的庄稼不这么种。我想和我一样有疑问的人一定还有,但《朝阳沟》还是经典,还要继续唱下去。因此看书观剧都看它意义,不要抠字眼。写书编剧也要尊重历史,尊守自然规律,违反常理的也要让它合理化。四大名著里都能找出这样的例子,我们且姑妄看之,姑妄听之。
个人认为应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。在作者那个时代,并没有多少质量和密度的概念,也许有其他人研究,但不会得到多大的重视。忘记是哪一集,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别人去拿,结果别人没拿动,于是很多人就推断说金箍棒体积变小了,但别人还拿不动,那肯定就是密度变大了呗,个人认为是不对的。我们要明确一点,它叫如意金箍棒,它是听孙悟空的指定行事的,既然让它大就大,让它小就小,那么,让它轻就轻,让它重就重也是合理的,并不需要改变密度来增加重量。
如意金箍棒是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。
书中说,曾经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,后来被大禹借走拿去治水,之后遗留下的定海神珍铁,放在东海。
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,中间是一段乌铁;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:“如意金箍棒,一万三千五百斤。”
在平常所见的各种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两头各有一段金色的箍,中间为黑色的铁棒。
关于金箍棒的重量,原著第三回就描述得很清楚:
悟空十分欢喜,拿出海藏看时,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,中间乃一段乌铁;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,唤做“如意金箍棒”,重一万三千五百斤。
但是,孙悟空说,“要是再小一些就好了”,于是,金箍棒就缩短成了平常孙悟空使用的大小。
依原著缩写,金箍棒变小后,依然是一万三千五百斤。
也就是说,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,减少体积,也就是增加了密度。
但是,在西行的路上,有很多妖怪甚至是小妖随意拿起过金箍棒。
大家好我是影帝!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!大家只知道金箍棒会变大小。却不知道他的重量到底会不会随着大小而改变!我给大家的答案是会变的!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变!
1,它叫如意金箍棒,随心变化,所以叫如意金箍棒;心要它大就大,要它小就小,要它多大就多大,要它多小就多小……那么问题来了,大的时候重量是否就大,小的时候重量是否就小?比如在过狮砣岭时,悟空说将棒子变大,从山顶滚下,一路压死一山小妖;而在平时变成绣花针装进耳朵里,这两种情况下的重量绝对不一样……但是,对于悟空来说,感受是一样的,真不一样的是外人的感觉,不管是大是小,妖怪的感受是不变的,都是无比沉重吃受不起那种,如果跟悟空有一样的神通,当然例外。我想只有悟空可以驾驭的了,所以金箍棒就是专门为悟空准备的。所以说如意金箍棒是根据他的体重而变化的!
2,下面我来为大家讲一下如意金箍棒的来历。如意金箍棒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。棒是九转镔铁炼,太上老君亲手炉中煅!定海神针的如意金箍棒“乃是一根铁柱子,约有斗来粗,二丈有余长”。禹王求得号神珍,四海八河为定验。灵阳棒又名:神针、定海神针铁、灵阳棒、九转镔铁、天河镇底神针。 昔,华夏神州水患年年,民不聊生;乃有禹帝治水,其时,为测江河 深浅,取一铁棒,可随心长短,入江河湖海,深浅立现。水患平定后,禹帝将此铁丢入大海,取意 海河永固;被东海龙君所得,供奉起来,称为“定海神珍铁”。俗语有云:擎天 白玉柱,架海 紫金梁,此铁正是那 架海金梁的具象化体现。如意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留下的!
好了,还有什么不同意见,请在下方留言区留言。谢谢!下期再见!